斐乐(英语:Fila ,韩交所:081660)是起源自意大利的运动服装及鞋类制造品牌,于1911年由斐乐兄弟创立,2003年被美国博龙资产管理收购,2007年,“斐乐韩国株式会社”(Fila Korea Ltd.)以管理层收购方式取得斐乐鞋类及服装全球业务所有权。2010年,斐乐在韩国IPO上市。在公司会长及CEO尹润洙领导下,斐乐现时在全球11个国家设有办事处。目前,斐乐在全球除北美、韩国由韩国总部直接运营外,其余分部均由当地经销商以特许经营方式运营。
历史
1911年,意大利的斐乐兄弟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比耶拉创办了一家名为FILA的家族纺织企业,1923年这所由家族经营的小纺织厂开始扩张,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“比耶拉针织厂”(Maglficio Biellese),为山区居民制造内衣等针织品。1942年与“弗拉泰利·斐乐”(Fratelli Fila)合并。
1972年,斐乐建立产品开发部门,转向生产运动服装。1973年,在斐乐时任董事总经理恩礼科·弗朗基(Enrico Franchey)的指导下,塞尔吉奥·普里菲特拉(Sergio Privitera)设计的“F-box”商标首次面世。此后,斐乐以直条纹设计的棉衫进军网球界,并且拓展更多运动专业领域产品线,其中,网球服、滑雪服和泳装是当时斐乐的主要销售收入来源。1983年,意大利纤维生产商SNIA收购了斐乐80.5%股份。1988年,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集团控股的Gemina公司以620亿里拉(4700万美元)的价格收购斐乐。1993年5月,“斐乐控股有限公司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,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募资5600万美元。1995年,斐乐收购法国运动服制造商“多罗特尼斯(Dorotennis)”。1990年代起,斐乐将销售重心向北美转移,并集中于运动鞋,尤其是篮球鞋业务上。此举帮助斐乐在1990年代中期达到销售巅峰,成为当时仅次于耐克、锐步的全球第三大运动鞋品牌。
1997年,斐乐随原股东Gemina公司的拆分而加入新成立的意大利HdP集团,成为旗下控股子公司。由于市场误判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,斐乐在北美和亚洲市场的销量和利润出现大幅下降。斐乐于1997年底在北美市场开始进行重组工作,于2000年出售持有的“多罗特尼斯(Dorotennis)”品牌套现,扩大表现良好的欧洲市场门店规模,关闭销量不佳的市场门店,但这一系列努力仍无法扭转斐乐连年亏损的局面。HdP集团(后改名为RCS传媒集团)决定专注出版和通信主业,于2003年6月将斐乐股权售予美国对冲基金博龙资产管理(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),新东主以控股公司“运动品牌国际”(Sport Brands International Ltd.,简称SBI)持有“斐乐卢森堡”(Fila Luxembourg),后者拥有斐乐品牌及商标全球使用权。
2005年,“斐乐韩国”(Fila Korea)收购母公司持有的FILA韩国公司的股权,成为斐乐以特许经营模式运营的独立公司。2007年3月“斐乐韩国”透过控股公司“Global Leading Brands House”(简称GLBH)与SBI达成协议收购“斐乐卢森堡”的斐乐鞋类及服装全球业务,以近4亿美元收购斐乐品牌及商标的全球使用权。为减少债务及开发全球市场,斐乐将其欧洲、中东、非洲和印度子公司出售,将原本的集团直属改为特许经营。
2011年,伙拍未来资产金融集团以12.3亿美元现金从财富品牌手中购入知名高尔夫球品牌泰特利斯(Titleist)。
2007年8月,百丽国际以4800万美元(3.7亿人民币)取得斐乐在中国大陆及香港、澳门的所有权益,并成立全资附属公司FullProspect,拥有及管理“斐乐中国”商标,且负责以零售方式销售带有“斐乐中国”商标的运动服装、鞋类产品以及配件。由于经营不善,FullProspect在2007年净亏损达553万元,2008年亏损扩大至3218万元。2009年8月,中国运动鞋服品牌安踏以3.32亿人民币收购Full Prospect的85%股权,取得斐乐在中国大陆及香港、澳门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(2017年拓展至新加坡地区),并以高端时尚运动品牌作为定位,成为拉动安踏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。
2007年12月,台湾童装大厂仪大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台湾斐乐代理权。2016年7月,仪大因投资失利结束营业,台湾斐乐由台南生活董事长杨青峰个人以高青环球公司名义入股。2017年7月,台南生活以2.87亿元新台币并购台湾斐乐。
免责声明:本文所推荐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对作者上传的内容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。请读者仅作参考并且自行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和和合法性。如发现图文内容标注有误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及时告知,本站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联系方式请关注网站底部的联系我们。